部落格公告

感謝支持,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即時更新Blog,決定近期關閉,感興趣的人可以繼續訂閱 http://www.imdb.com/rg/s/1/list/WQoYq1aLQGk/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同志電影:2008年挪威《愛英格的男人》

片名:Mannen som elsket Yngve (The Man Who Loved Ynge)
譯名:愛英格的男人 (我愛英格)
原著:Tore Renberg
導演:Stian Kristiansen
主演:Rolf Kristian Larsen 飾 ... Jarle Klepp
   Ole Christoffer Ertvåg (Ole Christoffer Ertvaag) 飾 ... Yngve Lima
   Arthur Berning 飾 ... Helge Ombo
   Ida Elise Broch 飾 ... Cathrine Halsnes
   Lasse Holdhus 飾 ... Rulle
首映:2008年02月15日(挪威)
時長:90分鐘(德國:97分鐘)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1114723/

劇情簡介:2008挪威中小學“尊重多元性向多元化教育”教學片
  改編自2003年Tore同名小說《愛英格的男人》,講述了一個同性戀傾向少年Jarle自我認知過程和戀愛的故事。

電影預告:Mannen som elsket Yngve - teaser trailer


電影劇照:


  從2008年12月下旬起,挪威奧斯陸的各中小學校開始使用同性戀話題的圖書和電影資料對學生開展尊重不同性傾向的多元平等教育。挪威電影《愛英格的男人》是本次學生素質教育使用的教材之一,該影片的DVD已被發往奧斯陸的所有中學。
  為配合有關教育項目,奧斯陸的教育機構還為各學校訂購了指導少年兒童認識和尊重同性戀者的圖書《同性戀傾向的孩子們》。位于奧斯陸的挪威歷史博物館也從2008年11月起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專題展,為期三個月的這次展覽直接取材自本學期學校多元性傾向教育項目的教材,當地教育機構也鼓勵各學校組織學生前去觀看這一展覽。
  作為教育材料之一的電影《愛英格的男人》已在2008年獲得相當于該國奧斯卡獎的挪威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兒童或青少年電影等多項大獎。根據2003年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該片,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同性戀傾向自我認知過程和戀愛故事。


看完《愛英格的男人》後很喜歡飾演Yngve的男主角Ole Christoffer Ertvåg (Ole Christoffer Ertvaag)。
片中讓我很難忘的台詞,快到片尾時Jarle和Yngve的對話:
Yngve說:跟你說件事。有一天我看見云籠罩了整座城市,讓我想起了狗在奔跑,追著自己的尾巴吠叫。但是,轉眼間天空變了,當狗跑在田野上,跑啊跑,你知道嗎 Jarle?
Jarle說:……
Yngve說:它知道
Jarle說:什麽?
Yngve說:很快就會結束了。它知道當天空放晴,狗就會死了。但你知道嗎?當他死時,他會記得他曾經是條狗。”

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同志電影:2008年美國《狗牌》

片名:Dog Tags
譯名:狗牌
編導:Damion Dietz
主演:Paul Preiss 飾 ... Nate Merritt
   Bart Fletcher 飾 ... Andy Forte
   Candy Clark 飾 ... Deb Merritt (Nate母親)
   Amy Lindsay 飾 ... Trish Huddle(Nate未婚妻)
   Hoyt Richards 飾 ... Gene
   Bobby Trey 飾 ... Recruiter
   Jason Sechrest 飾 ... Alan的朋友
首映:2008年4月10日(Philadelphi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片長:90分鐘(英文)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1212408/

劇情簡介:講述直男士兵Nate和男同志Andy之間從友情升華到性愛的故事。
  Nate Merritt年幼遭父親拋棄,由母親Deb獨自撫養長大。Nate加入了海軍隊以便支持未婚妻Trish。然而就在前往的途中,他在Palm Springs遇見了無拘無束、夢想著到好萊塢大放光彩的的同志Andy。
  未婚妻的背叛離開促使了他們結伴同行,盡管Nate和Andy的交往充斥著柏拉圖式的精神交流,但他們關系的本質還是導致他們走向性愛。而與此同時,Nate也不經意發現了生父的真正身份。

電影預告:TLA Releasing - Dog Tags Sneak Clip!


  《Dog Tags》(狗牌)是一部低成本的同志電影,導演Damion Dietz在這部別出心裁的大膽之作中,將自己的熱情和拍攝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將焦點聚集在親情的情感交織和真正找到自我的主旨上來。Nate是一個背負理想的人,盡管他并沒有做什么大事出來,但是可以看見他的決心;而Andy則是個不切實際的空想家,但是他沒有湮沒在物欲同流之中,在nate身上找到了曾經一個讓他忘不掉的人的影子。不同背景的兩個人因為某種共同的calling聯系到一起,他們的關系發展健康、自然。結局也很理智,微笑的分手,各自追逐夢想!
  但我個人卻對本片不是很感興趣,可能還是忘不掉昨晚看的《Dream Boy》(夢男孩)。《狗牌》更像是一部發生在周遭的紀錄片,我還是不停的快轉才看完的,只是覺得結尾還算OK。

同志電影:2008年美國《夢男孩》

片名:Dream Boy
譯名:夢男孩 (做夢的男孩)
編劇:James Bolton(改編自Jim Grimsley1995年發行的同名小說)
導演:James Bolton
主演:Stephan Bender 飾 ... Nathan
   Maximillian Roeg 飾 ... Roy
   Randy Wayne 飾 ... Burke
   Owen Beckman 飾 ... Randy
   Thomas Jay Ryan 飾 ... Harland (Nathan父親)
   Diana Scarwid 飾 ... Vivian (Nathan母親)
首映:2008年1月28日(美國)
片長:90分鐘(英文)
官網:http://www.dreamboythemovie.com/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889595/

劇情簡介:故事背景是1970年代的美國南方。
  Nathan是個聰明內向的少年,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他的父親不僅酗酒,熱衷於教堂和《聖經》中的教義,也曾不止一次的性侵過Nathan。
  直到Nathan隨父母搬來鄉下後,結識了比自己大一歲的高年級同學Roy,Nathan與Roy在交往中相愛,從最初的雙方不知不覺、猶豫和相互試探,發展到熱戀以及在校車內、在家中和野外的激情,但他們的關係對外人來說卻是秘密,其中也潛伏著不安和隨後發生的事件。成長和戀愛中的Nathan有聰明的頭腦,夢想著擁有自己的馬,同時也一直帶著他揮之不去的內心陰影。

電影預告:Dream Boy 2008 Movie Trailer


  《Dream Boy》(做夢的男孩)講述內向少年Nathan甜蜜、痛苦的青澀戀愛。劇本由導演2004年改編自Jim Grimsley 1995年發行的同名小說,時隔三年才正式開機,拍攝進行的很順利,僅用了五週時間。電影於2008年1月在美國首映後,又獲邀在2月的柏林電影節上參展,並於今年12月11日起在德國等地上映。《做夢的男孩》劇情和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忠實於小說原著,對兩個男孩之間的情感關係和結局、Nathan將父親的作為隱埋在內心深處等話題都有細緻而深刻的表現。
  《做夢的男孩》導演James Bolton也曾執導過2000年的《伊本和查理》等同性戀題材影片。原著小說作者Jim Grimsley憑這部小說獲得1996年美國圖書館協會的同性戀題材文學年度“石牆圖書獎”。(作者Jim繼《做夢的男孩》後還憑小說《吉利斯·吉林》獲得了2000年美國“Lambda文學獎”的年度最佳同性戀題材科幻或趣味作品獎。)
午夜看完這部電影,片中漸隨的配樂和畫面就不停的在我腦海中浮現,即《愛在暹邏》、《曼谷愛情故事》後很久沒有這麼迷戀一部同志電影了。
  內向的Nathan有著一個無力保護自己的媽媽,和一個禽獸還不如的爸爸,整天只能活在驚恐中。Roy的出現讓他的生活出現了色彩(P.S. 很喜歡片中Nathan和Roy通過後照鏡眼神交匯的戲份,兩人目光相遇時的看似回避卻是心靈上的默許)。然而Burke因妒忌奸殺了Nathan,不過導演並沒有用悲傷的畫面來結束電影,最後Nathan媽媽因為他的死終于離開了父親,Roy的思念也讓Nathan的靈魂回來與他相聚。Nathan的靈魂自由了,電影最后一幕,Roy開著校車注視後照鏡,開始並沒有Nathan的蹤影,而下一個鏡頭Nathan便出現原來在的座位上,Roy又向從前那樣會心的一笑,象徵了Nathan已經永遠的存活在Roy的心中……

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同志電影:2007年德國喜劇《時裝受害者》

片名:Reine Geschmacksache
譯名:時裝受害者 (服裝店風波)
編劇:Ingo Rasper、Tom Streuber
導演:Ingo Rasper
主演:Florian Bartholomäi 飾 ... Karsten Zenker
   Roman Knizka 飾 ... Steven Brookmüller (Karsten情人)
   Edgar Selge 飾 ... Wolfgang Zenker (Karsten父親)
   Franziska Walser 飾 ... Erika Zenker (Karsten母親)
首映:2007年1月18日(德國Max Ophüls Festival)/(德國公映2007/8/9)
片長:105分鐘(德文)
官網:http://www.reinegeschmacksache.de/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838192/

劇情簡介:
  Karsten的父親Wolfgang是一個女裝品牌的銷售代理人,為人處事總是獨斷獨行。在送兒子Karsten去機場途中因超速被警察發現,Karsten被迫放棄西班牙旅行留下當父親一週的司機。
  一日在陪同父親推銷衣服時,Karsten在乾洗店認識了名叫Steven的男生,兩人互生好感。然而Karsten卻不知道Steven竟然是父親非常不合的同行競爭對手,一邊是情人、一邊是父親,Karsten夾在中間該如何處理……

電影預告:Reine Geschmacksache - Kinotrailer


電影劇照:

《時裝受害者》橋段很生活化,描述當父親Wolfgang和情人Steven是同行的競爭對手時,兒子Karsten是如何夾在中間的。片中Karsten和Steven交往的戲份也頗為浪漫;以及臨近片尾父子攜手裝潢廁所,父親用“以成定局了嗎?”和Karsten閒聊到他的同志性向那段,也平靜得讓人感到很溫馨。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同志電影:2002年法國喜劇《好運自然來》

片名:Le hasard fait bien les choses (As Luck Would Have It)
譯名:好運自然來
導演:Lorenzo Gabriele
主演:Antonio Interlandi 飾 ... Armando (17歲少年)
   Jean-Claude Brialy 飾 ... Jean-Pierre Muller (Muller教授)
   Sabine Haudepin 飾 ... Alice (Muller男友)   
   Julien Bravo 飾 ... Antoine (Muller假妻子)
   Elena Noverraz 飾 ... Ana (女傭)
   Jean-Pierre Gos 飾 ... Bernie
   Lorriane Cherpillod 飾 ... Samantha
首映:2002年11月20日(法國)
片長:90分鐘(法文)
官網:FlachFilm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382069/

劇情簡介:
  17歲少年Antoine因無人照顧被政府判給事業有成的大學教授Muller。然而Muller卻是個一直向外界隱瞞同志性向的老Gay,並有一個比他小很多的甜蜜男友Alice。盡管Brialy盡量將他的感情生活和社交生活區分開來,但根據法律必須領養Antoine的意外闖入,把他的一切都打亂了。
  為了擺脫Antoine,Muller只好求助久不來往的假妻子Antoine,并想方設法證明自己不利於Antoine的成長。然而接下來的日子他和Antoine反而意外培養出真的父子感情來......

電影預告:As Luck Would Have It - trailer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艾滋病防護短片“保護自己”(男同志版)

男同志版:Aides - Protect Yourself (Gay Version)
短片配樂:Sugar Baby Love (演唱:The Best of the Rubettes、專輯:The Rubettes)
(艾滋病防護短片異性戀版:Aides - protect yourself 【點擊觀看】


愛滋病:英文全稱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縮寫AIDS)。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感染後,因免疫系統受到破壞,逐漸成為許多疾病的攻擊目標,促成多種臨床症狀,統稱為症候群,而非單純的一種疾病,而這種症候群可透過直接接觸黏膜組織(mucosa)的口腔、生殖器、肛門等或帶有病毒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而傳染,因此各種性行為、輸血、共用針頭、毒品的靜脈注射都是已知的傳染途徑,而懷孕的母體亦可藉由胎盤或胎兒出生後的哺育動作傳染給新生兒。

艾滋病歷史:
  HIV病毒分為兩種:HIV-1,HIV-2。HIV-1是最普遍流行。HIV-2則基本只在西部非洲地區。HIV-1的毒性與傳染性均高於HIV-2。HIV和其它在很多靈長類動物中發生的引起類似愛滋病的病毒有密切關係,並曾一度被認為是在二十世紀初期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儘管有一些證據表明在更早的一些個別案例中可能已經有愛滋病在傳播了。但是傳播的具體的動物源、時間和地點(或者有多少傳播來源)都是未知的。與人類的HIV病毒相同的病毒在非洲的小人猿(黑猩猩)中都有發現,但這並不能確定愛滋病的來源就從黑猩猩到人類,或人類和黑猩猩的來源是從第三方獲得的。
  多數學者認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是20世紀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蔓延開來,至今已成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 ,而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自1981年6月5日首度証實以來,AIDS已奪取超過2500萬人的性命,使它成為史上最具破壞力的流行病之一,截至2005年底世界上約有3860萬人正受到愛滋病的侵擾,僅該年便造成約3百萬人死亡,當中約57萬是兒童,三分之一的死亡案例發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間接造成經濟發展遲緩以及人力資本的匱乏,超越了疾病本身的層次,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使得社會議題更加棘手。根據統計,每天有1800名新生兒一出生就感染上愛滋病毒,45%的感染兒童在2歲之前死亡。儘管目前研製的藥物能夠抑制病毒的活性、減緩病程發展,間接減少感染後的死亡率和致病率(morbidity),但是並非所有國家都有能力取得這些藥物,這種情況在發展中國家更為嚴重,當地卻同時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盛行率(prevelance)較嚴重的地區,且事實上仍未有任何藥物獲得證實能根治愛滋病,因此愛滋病目前已是全世界疾病監測(survaillance)的重要指標之一,各國政府也透過立法試圖控制傳染的規模並藉由各種教育宣傳手段,增加全人類對該疾病的認識。

世界艾滋病日:(自世界愛滋病日設立以來,每年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這天旨在提高公眾對HIV病毒引起的愛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訂為12月1日是因為第一個愛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從此,愛滋病已造成超過兩千五百萬人死亡。即使最近世界許多地區的治療管道已經改善,2005年仍有310萬左右(280萬到360萬之間)人死於愛滋病,其中約有57萬人是兒童。
  愛滋病日的概念來源於1988年,由全球衛生部長在關於愛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World Summit of Ministers of Health on Programmes for AIDS Prevention)提出的。從此,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採納。
  世界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綢帶,表示對HIV陽性者及與他們共同生活者的關懷與接納,並團結一致對抗愛滋。
(紅絲帶是國際上用來表示對抗愛滋病的標誌。)

中國首例艾滋病的發現:
中華民國(台澎金馬地區):在1984年12月首次發現愛滋病個案,在一名外籍過境旅客驗出,並在1986年2月底首次發現臺灣感染案例。1988年起規定捐血者所捐血液要經過檢驗確定無病毒後才可使用,1990年公佈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條例。為增加可能罹患HIV的人篩檢的意願,政府在一些指定醫院開辦「匿名篩檢」。台灣籍的愛滋病感染者及病患在台灣可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由政府負擔相關醫療費用。但2006年1月1日起,愛滋病不再列入台灣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範圍,另由政府編列公務預算;未來可能因政府公務預算減少,影響台灣籍愛滋感染者是否能夠繼續享有免費醫療服務。截至2009年7月31日[29],台灣累計有18,386人感染愛滋病毒,愛滋病發個案則為5,811宗。
中國大陸(大陸海南地區):第一次發現愛滋病是在1985年6月,從一名阿根廷遊客身上發現,最後這位病人在協和醫院因併發症死亡。截止到1989年底,大陸地區已經發現愛滋病感染者172名,其中大部分是吸毒人士。當年在雲南吸毒人群中發現愛滋病標誌著中國愛滋病開始流行。中國政府近年來也積極對公眾進行愛滋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包括向性工作者和同性戀者間進行安全性行為的教育,但收效甚微,至2006年1月25日,中國衛生部、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公佈,至2005年底中國愛滋病感染者65萬人,其中發病患者約7.5萬人。2007年11月29日,國務院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衛生部、聯合國愛滋病中國專題組聯合舉行《中國愛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2007年)》專題新聞發佈會,公佈了中國2007愛滋病最新資料,截至截至2007年底中國現存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70萬,全人群感染率為0.05%,其中愛滋病病人8.5萬人,2007年新發愛滋病病毒感染者5萬,因愛滋病死亡2萬人,在5萬新發感染者中,異性性傳播佔44.7%,男性性傳播佔12.2%,注射吸毒傳播佔42%,母嬰傳播佔1.1%。雖然愛滋病教育在中國已逐步展開,但社會上仍然普遍對愛滋病及其感染者認識不足且帶有歧視。
中國港澳(香港澳門特區):香港於1984年發現的首例受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30];並於1985年發現首宗愛滋病發個案[31]。截至2009年3月31日,香港衛生署的愛滋病病毒感染累積個案統計[32]:自1984年以來,累積發現4,151人受愛滋病病毒感染。自1985年以來,累積發現1,047宗愛滋病個案。在2009年第一季,肺囊蟲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是最常見的愛滋病併發症。在香港,多年來性行為都是愛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徑。截至2008年9月統計,自1984年首宗病毒感染個案起,經由性接觸感染的愛滋病病毒感染案例佔74%;由性接觸感染的愛滋病患者佔85%。香港的愛滋病活動由政府和多個志願組織主理。政府主要負責愛滋病感染的監控和政策的制定,並與其他非政府機構一同為社區提供預防教育和推廣工作。
  澳門衛生局自1986年首次發現外地輸入的愛滋病毒感染個案,截至2009年6月30日,總計有415人感染愛滋病毒,當中43人已愛滋病發。

愛滋病預防:愛滋病毒其實非常脆弱,一旦暴露於空氣中(離開人體)便會很快死亡,因此愛滋病完全可以通過下面的措施來預防。已知的愛滋病感染途徑就是體液交換及沒有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
(1) 安全性行為:在所有的性行為中使用保險套。沒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的性交模式,如陰道交和肛交是一種高危行為。少數人透過和愛滋病感染者進行口交而通過傷口被感染,但這種方式通常被認為是低風險的。但是,無論如何,如果希望絕對的安全,在口交中也應當使用安全套。唾液的愛滋病毒濃度很低,接吻是不會感染愛滋病,除非對方口腔有傷口。
(2) 不要共用針頭。如果需要諸如海洛因這樣的麻醉劑,不要和別人共用針頭,也不要使用已經被人使用過的針頭。
(3) 醫護工作者遵循了一定的安全措施就可以避免愛滋病在病人和工作人員間、病人之間的傳播。通過針刺感染愛滋病的比率少於1比200。在針刺後使用抗愛滋病藥物進行消毒可以進一步減輕被感染的風險。
-降低經性途徑感染愛滋病病毒風險的方法:-
(1) 感情專一,盡量維持單一伴侶進行性行為
(2) 切勿與陌生人性濫交,如真的有需要,則應每次性行為均做足安全措施(如全程使用安全套、避免接觸對方體液等)
(3) 與經血液測試(而非從對方口述得知)証實沒有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性伴侶進行性行為
(4) 對配偶忠誠,不發生婚外情

愛滋病治療:
  自美國於1981年發現新型疫症愛滋病以來,從沒有一種藥物或療法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每年全球的死亡人數有增無減,就像「絕症」般,一旦染上便會被人排斥遠離及只能等待死亡的降臨,受盡歧視及痛苦。但到1995年,出現了突破性轉機。美藉台裔科學家何大一博士發明了雞尾酒療法,雖然並非徹底根治,但成功大幅減低死亡率,將發病時間無限期推遲,也使感染者體內的病毒數可以降低至無法驗出的狀況,從而大幅改善帶菌者的健康,不過有些感染者對雞尾酒療法有強烈的副作用,醫學界均認為愛滋病尚不能稱之為可以治癒的疾病。此外,預防愛滋病的疫苗仍在研製中,但進展很慢。至今,還沒有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完全治癒愛滋病,每年仍有大量的病患死於愛滋病,特別是在缺乏有效療法和藥物的第三世界國家(如非洲)的患者。現在昂貴的愛滋病的治療方法主要針對HIV病毒,目前仍未證實在治癒方面有效。愛滋病發病期產生的各種機會感染,有些可以對症下藥地治療,或者在感染髮生前就進行預防性治療,但也有些機會感染很難治療。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同志電影:2005年美國《A Donald Strachey mysteries》偵探系列

《Donald Strachey mysteries》是美國作家Richard Stevenson的同志偵探小說系列;男主角Donald Strachey是一名同志私家偵探,生活在紐約阿爾巴尼,男友Timothy Callahan是一名紐約州參議員立法助手:
1981:《Death Trick》
1984:《On the Other Hand, Death》
1986:《Ice Blues》
1992:《Third Man Out》
1995:《A Shock to the System》
1996:《Chain of Fools》
1998:《Strachey's Folly》
2003:《Tongue Tied》
2008:《Death Vows》
2009:《The 38 Million Dollar Smile》

《Donald Strachey mysteries》同志偵探小說系列,後由Here!TV(美國同志付費電視)改編成系列電影《A Donald Strachey Mysteries》:
(同志偵探Donald Strachey由美國公開出櫃的男同志演員Chad Allen飾演;其男友Timothy Callahan由Sebastian Spence飾演)
2005:「Third Man Out」改編自1992年《Third Man Out》
2006:「Shock to the System」改編自1995年《A Shock to the System》
2008:「On The Other Hand, Death」改編自1984年《On the Other Hand, Death》
2008:「Ice Blues」改編自1986年《Ice Blues》(小說第三集)


Donald Strachey系列電影第1部:2005年《Third Man Out》
片名:Third Man Out
譯名:三號嫌疑犯 (第三個被曝光的人)
原著:Richard Stevenson同志偵探小說系列《Donald Strachey》第一集《Third Man Outem》
導演:Ron Oliver
主演:Chad Allen 飾 ... Donald Strachey
   Sebastian Spence 飾 ... Timmy Callahan
上映:2005年7月7日(加拿大)/2006年10月18日(美國)
官網:http://www.heretv.com/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446051/

劇情簡介:
  Donald Strachey是紐約街頭唯一的同志私人偵探。開辦曝光隱藏名人丑聞網站的John Rutka,因為下一次曝光涉及到權勢很大的神秘人物而害怕會被人暗殺,因此委託Strachey進行調查,隨後發生了一系列離奇的案情,保護行動也宣告失敗,面對著眾多可能有謀殺動機的人,Strachey費盡心機最終解開了迷底。

電影預告:Third Man Out: A Donald Strachey Mystery



Donald Strachey系列電影第2部:2006年《Shock to the System》
片名:Shock to the System
譯名:系統震撼
原著:Richard Stevenson同志偵探小說系列《Donald Strachey》第五集《A Shock to the System》
導演:Ron Oliver
主演:Chad Allen 飾 ... Donald Strachey
   Sebastian Spence 飾 ... Timmy Callahan
首映:2006年7月16日(美國)
官網:http://www.heretv.com/strachey/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780606/

劇情簡介:
  同志偵探Donald Strachey發現他的最新客戶身亡后,決定主動介入、調查。Strachey的調查將他引向黑暗和危險,陷進“同性戀轉變治療”的世界——由一個醫生設計,混合著心理和宗教的瘋狂行為,旨在將同性戀轉變為異性戀……

電影預告:Shock to the System: A Donald Strachey Mystery



Donald Strachey系列電影第3部:2008年《On The Other Hand, Death》
片名:On The Other Hand, Death
譯名:死亡真相 (從不即死)
原著:Richard Stevenson同志偵探小說系列《Donald Strachey》第二集《On the Other Hand, Death》
導演:Ron Oliver
主演:Chad Allen 飾 ... Donald Strachey
   Sebastian Spence 飾 ... Timmy Callahan
首映:2008年5月1日(美國)
官網:http://www.ontheotherhanddeath.com/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1238298/

劇情簡介:
  同志偵探Donald Strachey接到一對女同性戀情侶的求助,她們之前連續收到了數封恐嚇信與不藉明電話。這些威脅究竟是來自想要買下她們土地的建筑商,還是另有其人呢?隨著調查的深入,案件真相呼之欲出,而與此同時唐納德也在與這對同性戀的相處中,開始意識到其實自己一直深愛著搭檔蒂姆……

電影預告:On The Other Hand, Death: A Donald Strachey Mysteries



Donald Strachey系列電影第4部:2008年《Ice Blues》
片名:Ice Blues
譯名:冰藍色 (冰藍布魯斯)
原著:Richard Stevenson同志偵探小說系列《Donald Strachey》第三集《Ice Blues》
導演:Ron Oliver
主演:Chad Allen 飾 ... Donald Strachey
   Sebastian Spence 飾 ... Timmy Callahan
首映:2008年9月5日(美國)
官網:http://www.iceblues-themovie.com/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1130987/

劇情簡介:
  Donald Strachey剛接手了一起殺人案件,他和Timmy Callahan因為死者Jack Lenihan謀殺案不得不留在奧爾巴尼的家,調查中他發現這起案件與當地的青年中心一筆相當大的捐款有關。

電影預告:Ice Blues: A Donald Strachey Mysteries trailer



特別介紹:2006年英國電影《Stormbreaker》(風暴剋星)
之前很喜歡《風暴剋星》這部偵探類電影。改編自《少年間諜艾列克》系列小說(共六集)第一集「風暴剋星」,講述16歲平凡少年Alex Rider搖身一變成為拯救世界的超級情報員,靠著機智反應與絕佳運氣闖過重重難關。
(電影中的少年特工Alex由1990出生的英國演員Alex Pettyfer飾演)推薦這部電影的原因是覺得Alex Pettyfer在片中很帥。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同志類」 2006年泰國電影《สีลม ซอย 2》(席隆路2巷)

片名:สีลม ซอย 2 (Silom Soi 2)
譯名:席隆路2巷
導演:Piya Rangsitienchai
演員:Sontaya Trongprasit 飾演 ... Tum
   กรณ์พงษ์ ชูลาภ (Metha Chularp) 飾演 ... Kaeng
上映:2006年06月09日(美國)
片長:90分鐘
國家:泰國
語言:泰文
官網:http://www.silom-soi2.com/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823257/

劇情簡介:
  席隆路2巷(สีลม ซอย 2 / Silom Soi 2)是泰國首都曼谷最出名的同志街區。
  在喧鬧的Gay Bar里,Tum第一眼就愛上了Kaeng。一夜歡愉之後,Kaeng卻有了新的狩獵目標,留下Tum獨自傷心。經朋友撮合,不久後兩人終於走到一起。本以為就這樣幸福下去,Kaeng卻查出感染了HIV...
  陽光、沙灘、湛藍的海水,Tum和Kaeng溫柔嬉戲。這是回憶,還是夢境?都已不再重要了,當故事歸零時,至少他們愛過。

電影預告: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同志短片:2001年香港DV《天使》

片名:天使 (I Am Not What You Want)
導演:洪榮杰
主演:林一峰(Chet Lam) 飾 ... Ricky
   熊力行(Nicky Hung) 飾 ... Mark
首映:2001年MIX紐約同志電影及錄像節(美國)
片長:47分鐘(廣東話)

劇情簡介:你的守護天使,是男人還是女人……
簡單凡夫俗子明明不是天使,但驀然回首,每個人也總能找到他或她的守護天使。
  男大學生Ricky因為自己的性取向而被家人逐出家門,暫居于朋友Mark的家。同性戀少年與異性戀少年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兩人逐漸靠近,竟產生了預料不到的火花……

I Am Not What You Want,我不是你所期望的樣子,但這卻是真實的我。
  《天使》據說只是導演的畢業論文DV習作,影片干凈平淡,沒有美景或華服,主角也不算俊美,Ricky和Mark只是現代城市里普普通通的青年,生活逃不開各種繁瑣枝節,與所有人一樣會為學業金錢家庭關系煩惱。他們的愛簡單自然地產生,唯一有那么點特殊的只是愛人的性別。
  短片中最重要的角色無疑是Ricky,一切故事從他寄住到Mark家中開始。僅僅是由于向家人公開自己的性取向,不去掩飾或嘗試逼自己改變,太坦白的后果是不被接納。他與家人的關系,與許多青少年一樣,自己想做的永遠不是長輩想要的,“如果我可以選擇……只是因為我沒有選擇……所以要讓你們失望了”。離家后的Ricky走在街上總是惆悵地望著別人一家子和樂融融的景象,直到影片結束依然未能與家人和好。影片中有大量Ricky獨自在Mark家天臺上蹬著轉盤的鏡頭,遠近事物從眼前飛快閃過,對著空氣張大嘴巴,呼喊卻被淹沒在尖哨中,最終悶坐在角落;歸家時坐在雙層巴士上層,天橋、廣告牌都從頭頂眼前近距離掠過,這是香港特有的景象,卻也有難以名狀的壓抑,吃完團圓飯,還是要再度離開,公車中一個人孤零零望著外面萬家燈火。
  Ricky和Mark的同性感情,並沒有一部分人想象中浪漫,也沒有另一部分人想象中的齷齪。愛情的開始沒有驚天動地的表白,生活中還未產生掙扎與彼此傷害,世俗也暫未將他們逼到絕境。Ricky和Mark會是什么結局,影片沒有說,我們也不一定要知道,他們代表著一種存在,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砵仔糕』是一種傳統廣東小吃糕點,以黃糖、粘米粉等造成後,放在一個瓦製的小砵內(現已多數改用小瓷碗)蒸熟。
短片中最搶眼的道具。Mark向Ricky表白時,Ricky只告訴他自己買了缽仔糕放在Mark書桌上,結果兩人打趣中這段關系就在一句“真可憐啊,缽仔糕”中確定了下來。之後缽仔糕又于結尾華麗現身(Mark將本應由竹簽挑起來的缽仔糕切成一塊塊,打鬧著“逼”Ricky吃下去)。導演或許是想借此告訴我們,傳統可以被打破,愛,也是可以另辟蹊徑的。


《天使》DV原聲帶:短片中共有4首歌曲均由飾演Ricky的林一峰所創作,其中有2首(我和泡面、1和2)收录在2003年林一峰發行自己首張專輯《林一峰的床頭歌》裏。
花卉和玻璃/Flower and Glass:
我和泡麵/Me and Instant Noodles:(片尾曲)
靠過來/Come Closer:(二人于海洋公園出游伴隨)
1和2/One vs Two:(Ricky坐公车时)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同志電影:1988年日本《世紀末暑假》

片名:1999年の夏休み (Nen no natsu yasumi / Summer Vacation 1999)
譯名:世紀末暑假 (1999年的暑假)
原作:改編自漫畫家萩尾望都作品《トーマの心臓》(台譯:天使心)
導演:金子修介
主演:宮島依里 飾 ... 悠/薰
   大寶智子 飾 ... 和彥
   中野みゆき 飾 ... 直人
   水原里繪(深津繪里) 飾 ... 則夫
首映:1988年3月26日(日本)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094595/

劇情簡介:講述位在深山的寄宿中學所發生的一段糾纏的四角戀情。
  1999年世紀末的暑假。四個少年陷入四角戀愛之中,和彥和則夫同時愛上悠,直人因為深愛和彥而心生妒忌。和彥一直害怕愛和被愛的感覺,拒絶接受悠的愛意,亦拒絶打開悠的情書。悠傷心欲絶下,從懸崖跳下,在清澈靜謐的湖中自盡。和彥為此內疚不已,常常夢見悠對他說綿綿情話。直人每晚陪伴在和彥身邊,對他愛護有加。
  三個月後暑假的某一天,一位和悠生得一模一樣的插班生薰突然出現。薰選了悠的房間,又播放悠喜愛的唱片。和彥和則夫興奮不已,直人卻對薰冷言相向,生怕自己在和彥心中的住置會被薰取代。和彥發現薰比悠來得爽直、開朗。和彥漸漸愛上了薰,甚至遠遠超過以往悠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當大家以為雨過天晴之際,直人發覺薰的行為有些異常。薰竟然熟悉悠的一切,還經常在深夜打假電話和母親傾談校園生活、又問她有否繼續繪畫。直人自忖,悠的母親也是畫家,薰根本就是悠,直人故意把心事按下不表,再作打算。
  和彥見到薰便會想起悠,令他終日活在悠自殺的陰影之中。直人仍然深愛和彥,不忍和彥被悠玩弄,因而向薰大興問罪之師。和彥前來解圍,並表明已自己深深愛上了薰。此時薰也表露身份,對和彥說他就是悠。不過悠說,他這一次要拒絶和彥的愛,他要和和彥一起跳崖殉情。兩人在悠自殺的懸崖相擁而跳。最後和彥被直人救起,但是悠卻不知所終。
  後來薰(或是悠)再一次轉世,無論悠是否葬身湖中,他的出現令時間停頓,青春從而得到永劫回歸,1999年的暑假亦由此結束。

電影預告:「1999年の夏休み」予告編


《世紀末暑假》是由於「死亡筆記」導演金子修介二十年前所導演的。當年憑著「世紀末暑假」獲得的最佳導演新人獎。故事改編自少女漫畫家萩尾望都在1974年的作品「トーマの心臓」,內容大致相同,只是人物減少了,全套戲只有四位演員,而且都是十三至十六歲的女生反串做男角,再上演一幕男同性戀的四角關係,完全切合日本少女漫畫中那種性別異化的曖昧行為。也一拼反映著日本民族對於年輕女性,和無限青春的一種熱衷。稚嫩的演員所扮演的角色是男或是女都被模糊了,然而那中性的感覺卻能淡化觀眾對性別差異的敏感度,在不知不覺間,接受那種昇華了的精神戀愛。

「我還不大清楚,那一年的暑假與從前的世界完全不同 ... 」
《世紀末暑假》劇情乍看之下有些離奇,愛啊,喜歡吶,孕育的時間相當短暫,不過是對方的某些舉動或變化感情便有了轉折。當下一瞬的美好,比永恆更重要。是種青春期潛藏的壓抑,透過事件無法克制的爆發,是年輕時才有的敏銳直覺。要寫出對片子完整的想法有些困難,大略是個簡單又單純的故事,角色的心境變化和耐人尋味的對白,大過於轉生或是幽靈出現的合理性。古典風格的校園佈景,電線與零件外露的機械;白襯衫、黑領帶、吊帶褲與西裝外套。故事立基於現實世界,在成人男聲的口白之下,卻又彷彿只是場曾經做過、年少的夢。夢中,依舊永遠停留在記憶中的那個暑假。

同志電影:2004年加拿大《愛苦如糖》

片名:Sugar
譯名:愛苦如糖
導演:John Palmer
主演:Andre Noble 飾 ... Cliff
   Brendan Fehr 飾 ... Butch
   Marnie McPhail 飾 ... Madge (Cliff母親)
   Haylee Wanstall 飾 ... Cookie (Cliff妹妹)
   Andrew Dow 飾 ... Boy
   Baina Moricz 飾 ... Killer
首映:2004年5月22日(加拿大)
時長:78分鐘(英文)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374252/

劇情簡介:
  Cliff自小在平靜而沉悶的郊外長大,所以沒甚麼機會發展他越來越厲害的同志傾向。在他18歲生日當晚,12歲的妹妹送他一瓶屏伏特加酒和性知識指南,鼓勵他結束處男生涯。Cliff去了城市的紅燈區,偶然機會下,他認識了一個男騙子Butch,被他性感的外表吸引,他和Butch一齊行騙,開始吸毒,還紋了一個和Butch紋身差不多的圖案……

電影預告:Sugar (2004) - Trailer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非同電影:2004年德國《英雄教育》

片名:Napola Elite für den Führer (NaPolA)
譯名:英雄教育 (希特勒的男孩)
導演:Dennis Gansel
主演:Max Riemelt (馬可斯·尼麥特) 飾 ... Friedrich Weimer
   Tom Schilling (湯姆·希林) 飾 ... Albrecht Stein
   Jonas Jägermeyr 飾 ... Christoph Schneider
   Leon A. Kersten 飾 ... Tjaden
   Thomas Drechsel 飾 ... Hefe
   Martin Goeres 飾 ... Siegfried Gladen
   Florian Stetter 飾 ... Justus von Jaucher
   Devid Striesow 飾 ... Vogler
   Joachim Bissmeier 飾 ... Anstaltsleiter
首映:2004年7月4日(捷克)/ 2005年1月13日(德國)
片長:110分鐘/1時50分(德文)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384369/
台灣:http://www.napola.swtwn.com/ (上映:2005/09/16)

劇情簡介:改變人生的大好機會「我們要創造英雄,征服全世界!」
  1942年的德國是希特勒政權最鼎盛時期。17歲男孩Friedrich(菲德烈)成長於一個工人家庭,他必須靠著四處打工來貼補家用,但他對拳擊卻有著極高的興趣和天份。他的特殊天份受到了「納波拉(NAPOLA)軍事學校」的注意,破例邀他進入了這個專門培訓將門虎子成為德國優秀將領的學校,為未來將征服全世界的納粹帝國作先鋒。Friedrich知道這將是改變他人生的大好機會,然而他的父母卻強力反對。他只好趁夜離去,直奔一座在山谷裡的城堡-名聞遐邇的「納波拉軍校」。
  Friedrich雖然對嚴苛的軍事教育訓練仍顯得懵懂,但他卻積極投入了極為震撼且劇烈的競爭,也意外在此擁有了與高官之子Albrecht(艾柏特)之間的一段跨越階層的友誼 …。然而這一切卻都在一場對戰俘的野蠻殺戮計畫瞬間生變,並隨著好友Albrecht為抗議慘無人道的訓練不惜做出死諫時,劃下了令人哀傷的句點。
  痛失摯友的Friedrich,會改變他一心想成為征服全世界統帥的決心嗎?面對這個完全泯滅人性的魔鬼訓練,他又會做出怎樣重大的人生決定呢?

電影預告:Napola - Elite für den Führer trailer


電影劇照:


電影緣起:德國「終戰3部曲」之首;躋身納粹最高統治階級行列的敲門磚-「NaPolA軍校」。
  在全世界的企盼下,梵諦岡西斯汀聖堂的煙囪終於在2005年4月19日下午冒出白煙,6時03分廣場鐘聲響起,梵諦岡宣佈新任教宗由聖號「本篤十六世」的德國籍主教拉晉澤榮膺。新教宗雖然隨即獲得廣場民眾如雷的掌聲,卻因為傳言他曾在少年時期加入過納粹的希特勒青年團─ 也就是所謂的「NAPOLA」,而備受質疑。究竟什麼是「NAPOLA」?台灣即將於9月16日上映這部今年在德國最轟動的電影《英雄教育》,並揭開這個神秘面紗。
  《英雄教育》的英文片名NAPOLA,指的就是當年希特勒所創立的一所軍事寄宿學校。NAPOLA分散於德國各地,專門召募18歲以下優秀純良的日耳曼年輕人,授以傳統普魯士士兵的培訓課程,為希特勒的「納粹帝國」挑選和培養未來的接班領導人,為未來征服全世界作先鋒。因此,「納波拉軍校」的學籍在當時甚至被視為躋身納粹最高統治階級行列的敲門磚。
  《英雄教育》透過兩個對人生懷抱熱切夢想的年輕人Friedrich和Albrecht,因為一心想成為德國統帥而加入NAPOLA。但經過了一連串的事件後,他們不得不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觀,以及他們夢想中的錦繡前程。《英雄教育》揭露了這所納粹精英學校裡,表面名為訓練精英、教育英雄,骨子裡實為魔鬼訓練的恐怖真相,電影除了高潮迭起的劇情十分引人入勝外,張力十足的結尾更是讓人感動不已。
  《NaPolA》(英雄教育) 與《Downfall》(帝國毀滅)、《Sophie Scholl:The Final Days》(蘇菲索爾的最後時光)被德國人並列為二次大戰60週年的「終戰三部曲」。《英雄教育》今年初在德國上映時,就引發了不少觀眾熱烈的討論和迴響;而隨著新教宗「本篤十六世」的上任,「NAPOLA」更在全世界引爆成話題,讓新教宗甫上任卻不得不立即作出澄清。「NAPOLA」是「本篤十六世」一段成謎的過去,也是德國歷史永難抹滅的記憶,而《英雄教育》選擇在二次大戰滿一甲子的這個時刻,作了一場最精彩又震撼的回眸…。

電影資訊:
《英雄教育》年僅20歲的男主角Max Riemelt也憑藉本片獲得捷克卡羅維法利影展最佳男主角。而這也是他與Dennis導演的第二次合作。在本片中Max Riemelt的表演張弛有度,從一個懵懂的少年到最後的徹底醒悟的角色演繹的非常到位。另一位主演Tom Schilling也獲得了巴伐利亞最佳新進男星。
《英雄教育》導演Dennis Gansel才三十出頭,1996年拍攝的8分鐘短片《錯誤的旅程》獲得德國短片大獎,2001年拍攝了首部影片《Girls on top》在全世界創下佳績。《英雄教育》是他的第二部影片,影片獲得了巴伐利亞影展最佳導演獎、意大利維亞雷里歐最佳影片等大獎。導演對於法西斯教育的批判以及男孩間的同性情誼都描述得很細膩,整部電影流暢而具有大氣。透過歷史的視野去研究二戰中那些青年學生是如何被召募到那所學校,如何接受那些所謂的精英教育。影片表現了將青少年納入納粹體制後的震撼與覺醒,除了表現殘酷的一面外,對於Friedrich和Albrecht的友情也作了深入的刻畫。

《英雄教育》電影配樂:Napola original soundtrack (曲:Normand Corbeil)
01. Gro Hoffnung (0:24)
02. Opening Theme (2:24)
03. Eine Ganz Besondere Sache (0:40)
04. Living Home (1:33)
05. Inside The Locker (1:11)
06. Kein Mitleid (0:30)
07. The Castle (1:00)
08. Training (1:28)
09. Heldentog (1:08)
10. Albrecht (1:03)
11. Too Weak (2:16)
12. Ein Gros Abenteuer (0:30)
13. Two Brothers (0:53)
14. No Pity (0:47)
15. Rei?Dich Zusammen (0:12)
16. Death Forest (4:01)
17. The Flight (4:15)
18. Die Winterliche Landschaft (0:52)
19. Back To The Castle (0:40)
20. I Am Afraid (1:29)
21. Privilegiert (1:10)
22. The Task (1:05)
23. The Confrontation (0:53)
24. Ich Konntw Nicht Anders (1:11)
25. Lake Scene (0:57)
26. Death Of Albrecht (2:51)
27. The Last Match (2:30)
28. The Last Scene (1:47)

《英雄教育》詳細劇情:影片刻畫一個下層階級的男孩,因杰出的拳擊身手而獲得進入德國嚴格的國家菁英訓練學校,然而在這個門坎甚高的校園里,卻讓他的信念逐步瓦解……
  1942年的德國(希特勒政權最鼎盛時期),來自柏林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17歲少年Friedrich憑藉自己的拳擊天賦,獲得了參加Napola入學考試的機會(Napola的全稱是nationalpolitischen Erziehungsanstalt;一個專門為納粹德國培養未來的精英人才的高級軍事學校)。Friedrich很順利地通過了測驗,拿到了Napola的錄取證書,他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離家出走,隻身來到了Napola,要開始自己新的生活,因為他把這看作是自己的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他必須一個人面對周遭的種種困難和危險、時時遵循Napola嚴格的教條製度,還要承受平日辛苦訓練所帶來的身體和心靈上的痛苦。憑著出色的身體素質和拳擊技術,他也逐漸適應了這種緊張的流血流汗的生活。
  而且他在這裡結識了Albrecht,一個出身顯赫但是整日多愁善感的男孩。他們兩個人的性格有很大不同,Friedrich總是積極進取力爭上游,但是Albrecht卻沉默內向,他有一個脾氣暴烈的軍閥作派的父親,Albrecht從小受父親嚴厲而沒有人情味的管教,內心早就厭倦了戰爭之類的東西,他是一個終日憂鬱、對在Napola的學習頗為懈怠的寒星孤獨派。就是這兩個性個完全不同的人,在Napola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Friedrich可以在Albrecht高貴出身的庇護下免受刁難的班長的欺凌,Albrecht能從Friedrich那裡得到幫助和慰籍。
  但是,Napola也有其黑暗的一面,Friedrich和Albrecht的同學Siegfried因為不堪忍受教官的凌辱而在一次訓練事故中藉機自殺,這對當時在場的每個人都是極大的打擊。從Albrecht的眼睛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生命的領悟,我甚至覺得這樣對他來說更危險了,因為他原本已經十分憂鬱的眼睛變得更加憂鬱。而他邀請Friedrich回家參加他的暴烈父親的生日宴會的經歷,更加重了他心中的陰影:他一直如此幼小如此瘦弱,讓出身將門之後的父親對他十分失望,和高大健壯又是拳擊好手的Friedrich比起來,用他父親的話說就是“你太弱了,太弱了”。之後經歷的一件事則是把Albrecht推向深淵的最後一擊。隨著前線戰事日益激烈,Napola將派出一支青年部隊上前線。 Albrecht的父親便給這些從沒有真正上過戰場的男孩們安排了一場荷槍實彈的殺人演練。 Friedrich和Albrecht的那一小隊在黑暗中擊斃了好幾個和他們一樣年齡的犯人。 Albrecht發現自己真的打中了別人之後開始歇斯底里起來,他要拼命給犯人止血,要把他救活,但是被兇暴的父親一把拉開然後他一槍結果了犯人。
  Albrecht徹底崩潰了,他心靈的最後一道脆弱的防線被無情的擊碎。殺人與被殺從來都是他想都未曾想過的很遙遠的問題,這對其他參加了殺人演練的少年們也是一樣的。每個人的心靈都被沉重打擊了。或許經過這樣的第一次之後,有的人會變得心狠手辣起來,以後上戰場作戰殺人就再也沒有畏懼了。但是對Albrecht,再看他的眼睛,我意識到這孩子不能活了,他已經完全喪失活下去的信念。在他和Friedrich最後一次深情地交談之後,或許Friedrich也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朋友已經做出了選擇。
  接下來的冰湖游泳訓練讓Albrecht為自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第三個跳進封凍的冰湖,然後就再也沒有上來,沉默地、但是心滿意足的沉入了冰冷的湖底……我覺得這一幕拍的非常美麗,
  Albrecht的死更像是一種超脫,只有明淨剔透的冰湖才能承載他敏感而純潔的內心。然後一切都化為烏有。這對Friedrich也是重大的打擊,他開始重新理解生活,重新定義人生。所謂的效忠元首、為帝國振興服務之類也不過是殘酷現實的一層破爛的外衣。他開始了反抗,即使要放棄即將屬於他的榮譽。在決定勝負的拳擊台上,他看到Albrecht的父親正帶著滿意的微笑注視著自己,於是,他放下了拳頭,讓對手一拳又一拳把自己擊倒,寧可永遠輸掉比賽,他也不會再作所謂的元首的精英了。於是在畫面上,我們看到Friedrich被對手狠狠地打,但是心裡會默念:這孩子贏了,他不向命運低頭。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電影的結尾,Friedrich被逐出了Napola,外面大雪紛飛,看看身後那座古堡,一切似乎都那麼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