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Homosexual):
同性戀(Homosexial) —— 只對社會中與自己性別相同的成員產生愛慕、愛情或性慾的倾向。早期性醫學為同性戀所下的「病理性定義」,但1975年4月9日,美國精神病學會正式將「同性戀」自「精神疾病」項目中刪除。
異性戀(Heterosexual)—— 只對或基本上只對社會中與自己性別不同的人產生性慾或愛慕的倾向。異性戀佔人類中的大部份,據統計,(因不同定義及偏好)同性戀人口約有總人口之1%至11%,由此可見異性戀是絕對多數。
同志 —— 華語地區流行的同性戀稱呼。由1989年,香港人林奕華將自己籌劃的首屆同性戀電影節命名為《香港同志電影節》首先使用,此後在中國大陸之外的中文地區,如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同志”一詞逐漸演變成對同性戀者的另一個稱呼。
斷背 —— 因李安之電影《斷背山》奪得奧斯卡後,“斷背”一詞亦成為同性戀之別稱。
玻璃 —— 異性戀對帶有貶損意義的“同性戀”稱呼。
兔子 —— 因為《木蘭辭》中有“雙兔傍地走,安能辯我是雌雄?”之說,所以同志也被稱為兔子。
彩虹旗—— 同志平權運動常使用的象徵標誌。上頭有紅、橙、黃、綠、藍、紫六種顏色,分別代表「生命」、「復原」、「太陽」、「自然與寧靜」、「和諧」、「靈魂」,象徵著同性戀社群的多彩多姿。
公司 —— 同性戀者聚集的公園,例如台北的新公園(228紀念公園)。
基佬 —— 粵語(漢語廣東省方言)吸收英文單詞gay後衍生的「基」。同fag、faggot、homo、dyke等一样,都是具有貶損意義的稱呼同性戀者的代稱。
Queer(酷兒)—— 本指變態、怪物、怪胎。以往也是異性戀者用來貶損同性戀者的字眼。但自90年代起,這個詞成為一批對抗主流的學者所挪用的意象,他們故意以這個詞自稱,以顛覆主流價值觀對這個詞的負面解釋。
LGBT(GLBT):Lesbians+Gays+Bisexuals+Transgender(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英文首字母縮寫詞的一個集合用語,它被認為比“Queer”或“lesbigay”擁有更少的爭議。到2004年為止,LGBT已經變成一種非常主流的用法。
男同志(GAY)類:
Gay —— 表示“男同性戀者”。其實Gay的英文本意是快活、無拘無束、光彩奪目。到17世紀Gay這個詞開始有了‘尋歡作樂’的意思(例如:a gay woman是妓女,a gay man是向女人獻媚的男人,而gay houses是妓院。)。直到1960年代以後,因為同性向(homosexial)這個詞太醫學化,又曾有過被歸入精神病範疇的歷史而不受青睞;所以Gay這個詞才被廣泛用於特指男同性向者,取其“不為常規約束”之意。
BL(Boy‘s Love)—— 字面意指兩個男人之間的愛。如今日本的漫畫界有專門的B L漫畫派。其主角一般是美形的男性,內容主要是男性與男性之間不涉及繁殖的戀愛感情。
BF(Boy friend)—— 男朋友。男同志稱自己的情人為BF。
1/0(I/O、A/O):都是指同志關係中兩種角色(主動方和被動方)。
數字“1” —— 1為攻方,常用來代指“哥哥”或“丈夫”
數字“0” —— 0為受方,常用來代指“弟弟”或“妻子”;
數字 0.5 —— 即可以做1,也可以做0 。事實上也有很多的男同志沒有1、0角色之分的 。
Top:主動方,在上者,又譯頂子--性行為中插入的一方。
Bottom:被動者,在下者,又譯底子--性行為中接受的一方。
GAY Bar(Gay吧) ————男同志酒吧
MB(Money Boy)——為GAY提供付費性服務的人
419(For One Night)—— 一夜情(更地道的外語應該是One Night Stand)
熊族————胖胖的男同志
哥哥(葛格)————男同志族群中,外表較具有傳統異性戀男子氣概者
弟弟(底迪)————男同志族群中,外表剛健,卻兼具陰柔特質者
CC ———— 指氣質,行為,裝扮女性化的同志。(由英語“Sissy”及“Nancy”所衍生而來)
Macho Queen(金剛芭比)———指外貌非常陽剛,身型健壯,但隱約有陰柔特質或動作及想法的男同志。
Straight(直男)————指異性戀或非同性戀者。在英國常用bent(彎曲的)作為同志的代稱,straight便相對用來指異性戀。
直同志:就是“Straight”與“同志”的組合,是指認同同志、對同志友善、顛覆性別霸權位置的異性戀者。
In the Closet(在衣櫃裏)————這是一個比喻,指同性戀或雙性戀者向家人、朋友、認識的人以及社會隱藏其性傾向。
出櫃(Come Out)————— 是指採取行動對周圍人與社會表明自己的同志身份。由「出櫃」延伸而來“現身”一詞。
女同志(Lesbian)類:
拉子、拉拉、蕾絲邊 ———— 也是女同志的代稱,由Lez(Lesbian)的簡寫音譯而來。
T(Tomboy)—— 指特質傾向於陽剛,或外貌喜歡作男性化/中性化裝扮者。「T」來自英文的Tomboy(但Tomboy的本義並沒有同性戀的意思)。台灣女同志文化中“湯包”一詞,就是對女同志的俗稱。
婆(P)—— 指裝扮、行為、氣質陰柔的女同志,台灣女同志文化中的T/P之分,相當於西方的Butch/Femme。「婆」這個詞在最早是相對於T而來,指「T的老婆」。但近年來,婆的主體性已經逐漸浮現,所以泛指氣質較陰柔者。
不分————從字面上,可以解釋為“不被分類”或“難以被分類”,指裝扮、行為、氣質較難以被界定,呈現跨性別曖昧狀況的女同志
Uncle————年長的T。這個詞源起於60年代,是女同志用來尊稱長輩的稱謂。
歐蕾(O-Le)——— 是老蕾絲邊(Old Lesbian)的簡稱,泛指年過30歲的女同志。至於為什麼會譯成「歐蕾」呢?有女同志戲稱:因為過了這個年紀,就該用歐蕾保養了。
T吧 —————女同志酒吧
雙性戀(Bisexual)類:
雙性戀(Bisexual) ————是指對(男女)兩種性別的社會成員都會產生愛慕或性衝動的性傾向,既可能是同性,也有可能是異性。大多雙性戀者都認為自己是LGBT社群(或者是屬於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社群)中的一份子。
泛性戀(Pansexual)、全性戀(Omnisexual)、後現代性戀(Pomosexual):這些名詞通常作為(雙性戀)彼此的同義詞來使用。
單性戀(Monosexuality):相對於雙性戀同時包含(男女)兩個性戀的傾向,同性戀與異性戀都是一種單性戀。
中國古代同性戀術語:(在中國古代,並沒有“同性戀”這個稱呼,而是使用更為隱諱的表達。)
“孌童”:供成年男同性戀作為性行為對象的少年男子。 “雜說孌童始於黃帝”。
“斷袖”:語出《漢書"佞幸傳》。漢哀帝與董賢共寢,董賢壓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驚醒他,斷袖而起。
“龍陽”:《戰國策"魏策》中記載龍陽君為魏王拂枕席。
“分桃”(餘桃):彌子瑕與衛靈公分桃而食。
其他尚有“安陵”、“男風”、“走旱路”等詞婉指男同性戀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